課程簡介

強身健體

提升自我

關心社群

體驗

人體

動作分析 

歷史和發展

體適能和營養

訓練方法

社會影響

運動創傷

心理技能

活動管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

脂肪百分比是指人體內脂肪佔全身體重的比例

一般來說,男性體內脂肪佔體重的 10 至 20%,而女性則為 15 至 25%。若男性體內脂肪的百分比超過 25%女性超過 30%,便可稱為肥胖。肥伴不但對運動的表現不利,而且亦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。從健康的角度看,男性的脂肪百分的下限為 5%,而女性則為 12%(Lohman,1992)。

至於運動員方面,理想的身體成分主要視乎其性別及運動項目而定。根據 Houtkooper 與 Going(1994)及Sinning(1996),男性的中長跑及健美運動員,脂肪百分比可以低於 6%;男性的籃球、單車、體操、短跑、跳類、三鐵、摔跤運動員,他們的脂肪百分比平均為 6 至 15%;爆發性項目(美式足球、橄欖球、冰上或草地曲棍球)的男性運動員,其脂肪百分比平均為 6 至 19%。女性的健美、單車、三鐵、跑步運動員,脂肪百分比一般較低(6 至 15%);女性拍類運動、滑冰、足球、游泳、網球、排球等運動員,脂肪百分比一般界乎 10 至 20% 之間。

由此可見,實在很難去斷定何謂理想的身體成分或脂肪百分比,不過參照了由一群專家組成的「圓桌會議」結果後,Fox,Bowers 與 Foss(1993)就把專家們的共識整理成下表:

分類

男性

女性

必需脂肪

1 至 5%

3 至 8%

大部分運動員

5 至 13%

12 至 22%

最理想健康

10 至 25%

18 至 30%

最理想體適能

12 至 18%

16 至 25%

開始肥胖

22 至 27%

30 至 34%

另外,「香港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」將男、女學生的「適中身體脂肪比率」分別定於10.3%至20.1%和15.0%至 26.8%。

 

過低

適中 略高 過高

男生

< 5.8%

5.9 - 10.2%

10.3 - 20.1%

20.2 - 25.3%

25.4 - 30.0%

> 30.0%

女生

< 12.1 %

12.2 - 14.9%

15.0 - 26.8%

26.9 - 31.9%

32.0 - 35.0%

> 35.0%

脂肪百分比的量度

  雖然 身體質量指數(BMI)的優點是簡單易計,但由於只用上體重和身高來進行運算,所以實際上並未能正確顯示身體成分中的脂肪百分比。利用水底秤量法(underwater weighing)或皮摺量度(skinfold measures),就能夠更準確地計算出人體內的脂肪百分比。

  • 水底稱量法是利用「亞基米德定理」先計算出人體密度(body density),然後再利用公式計算出脂肪百分比。雖然水底稱量法能較準確地測量體脂百分比,往往也被公認為這類人體測量的「黃金標準」(gold standard),但由於要利用到特別的稱量工具和運作費時,所以很難在實驗室以外的地方進行量度。

  • 在體育教學上,通常會用上皮摺量度來測量人體內的脂肪百分比。這方法是利用特製的脂肪鉗(skinfold caliper)來量度身體指定位置的皮摺厚度,然後便可以計算出體內脂肪的百分比。皮摺量度雖然在準確度上未能夠及得上水底秤量法,但在實際施行上卻簡單易行得多。

身體成分
Body Composition

身體質量指數
Body Mass Index


References

  • ACSM / ADS / DC. (2000). Joint position statement: Nutrition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. Medicine & Science in Sports & Exercise, 32(12), 2130-2145.

  • Fox, E. L., Bowers, R. W., & Foss, M. L. (1993).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Exercise and Sport (5th ed.). Dubuque, IA: Wm. C. Brown Communications, Inc.

  • Houtkooper, L. B. & Going, S. B. (1994). Body composition: how should it be measured? Does it affect sport performance? Sports Science Exchange, 7, 1-8.

  • Lohman, T. G. (1992). Basic Concepts in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. Advances in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. Champaign, ILL: Human Kinetics.

  • Sinning, W. E. (1996). Body composition in athletes. In: Roche A. F., Heymsfield, S. B., Lohman, T. G., eds. Human Body Composition. Champaign, Ill: Human Kinetics.

  • 教育局(2009)體育(香港中學文憑)教材套-人體

  • 教育局(2009):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(2009-2010)教師手冊。2013-04-09取自
    http://www.edb.gov.hk/attachment/tc/curriculum-development/kla/pe/references-recources/
    spdas/teacher-handbook/full_handbook_c090728.doc

最近更新日期(Last Updated):2013-04-08


課程簡介

強身健體

提升自我

關心社群

體驗

人體

動作分析 

歷史和發展

體適能和營養

訓練方法

社會影響

運動創傷

心理技能

活動管理